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正文

宋朝边疆地理思想的研究

2023-07-06 16:33:15 个人图书馆-黑龙江波涛
绪论

“千年积累。百年探索”⋯。这八个字不仅是对中国边疆研究发展历程的概括。也是笔者把“宋朝边疆地理思想研究”作为博士论文选题的重要原因。

从内外环境看。宋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因此。“八字”和宋朝的特殊性成为笔者选择该题目的缘由。

具体表现如下:缘起之一:“千年积累”即资料的丰富性。“边”、“边界”、“边疆”历来为中原王朝统治者所重视。


(相关资料图)

其焦点在于边疆国土、人民。如咸平二年(999年)。钱若水说“(真宗)一日遍询舆论。明发德音。大率不过即今御戎之策。

将来安边之术耳。”。统治者围绕着边疆国土和人民的认识、思考。从而形成了古代中国丰富的边疆地理思想。

无论是史部。还是经部、子部、集部;无论是四夷传、边防门。还是兵志、地理(总)志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其材料的踪迹。

同时近人对西南、西北边疆的考察留下了大量的一手资料。这么多史料的存在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

物质基础。缘起之二:“百年探索”即近现代中国边疆(地理)问题研究的现状。从学术史的角度看。自大一统国家形成以来。

对边疆问题的研究受到历代中原统治者的.重视;但现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却是从近代开始的。故有“百年探索”之语。

对边疆问题的研究。以鸦片战争为界可以划分两个时期:前期。中原统治者的研究集中于攻伐和备御北方游牧民族上。

主要以“所谓"南北’的观点来分析边疆问题’’;后期。边疆问题的研究经历三次高潮。

其研究旨趣经历了:由注重近代边界问题(即国土、主权问题)向疆域史、近代边界沿革史、边疆研究史的转变。

由侧重应用研究(即经世致用)向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转变;由归属专门史、历史地理学科下的边疆史地向构建独立的边疆学的转变。

从具体的研究内容看。前两次高潮侧重于对边疆考察和历史上边疆经略经研究。

第三次高潮对疆域(边疆)理论和历史时期边疆次高潮(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以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兴起为标志。

“鸦片战争前后的史地学者对边界、山川形势、民族关系等事关国家领土、主权以及国内安定团结等问题进行了重点考订。

其考证成果大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经世特征。"第二次高潮(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是以边政学的提出与展开为主要内容和标志。

从《边政公论》所载的民国三十年一月至五月的边事论文索引看。内容上涉及了边疆的史地、政治、经济、教育、宗教、社会等方面。

时段上主要以考察、研究当时的边疆问题为主。而历史上边疆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治边政策上(专门论述的7篇)。

同时边疆理论、方法开始受到重视。这一时期的边疆理论、方法阐述较少且具有致用的特点、而非着眼于边疆学学科体系的构建。

第三次高潮(改革开放后)是边疆问题研究得以全面展开的时期。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2009年)发表的文章来看。

这一时期的研究存在如下特点:边疆学学科的构建、海疆问题的得以重视。边疆学学科构建中具体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古代、近代边疆问题等方面是重点。

当代边疆问题略显薄弱;对疆域观、华夷观、治边观的研究较多。

边疆观(思想)的专题研究还比较少峥’;边疆地理思想的专题研究十分薄弱;传统边疆理论的研究受到重视。

当代边疆理论思考不多。缘起之三:宋朝处于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这一特殊时期乃奠基于唐宋时期发生的巨大变化。

明人陈邦瞻认为“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三;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

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乎?非慕宋而乐趋之。而势固已。”@对于宋朝发生巨大变化的认识。

严复、王国维、陈寅恪等学者多有论及。日本学者也提出了“唐宋变革”之说并取得了较多成果固。

这些巨大变化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社会风俗等方面。还体现在外部环境方面。

张其凡在总结日本京都学派与东京学派就“唐宋变革期”论战结果时指出双方就“唐帝国的崩溃。

促成了周边民族的自立化”等方面达成了共识“自立化"是对宋朝周边民族政权林立这一外部环境的反映。对如此复杂的外部环境。

北宋人邵雍有“内无大臣跋扈。外无藩镇强横。亦无大盗贼。独夷狄为可虑。”之论o。南宋人也有“自古夷狄之祸中国。

未有若此之甚者”之语。宋人对复杂的外部环境认识和内部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必定会深深的影响着其对少数民族和边疆的认识。

那么这样的认识是否促使边疆地理思想在这一时期发生转变呢?如果发生了变化。那么究竟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这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因此笔者在研究边疆地理思想的时段选择上以“宋朝”作为对象。选题意义目前边疆问题、唐宋变革的研究现状及边疆问题的重要性决定了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创新点)。

首先。有助于“边疆地理思想”内容的丰富和完善。“边疆地理”应该研究什么样的内容?笔者认为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边疆空间、人的空间;一是空间(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就第一个方面进行探讨即宋人对边疆是如何解释的;边疆少数民族的分布在宋人思想中是如何反映的。

其次。丰富唐宋变革的相关认识。从目前的研究看。唐宋之际。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确实发生极大或者说根本性的变化。

哪么在唐宋时期边疆地理思想方面是否也发生了极大或根本性的变化呢?虽然我们不能预先设定这样议题。

但从相关资料来看。这样的变化确实发生了。但变化的广度和深度如何?本文将进行探讨。第、本研究的现实意义。

边疆地理思想反映了民众对边疆空间认识。也是。对人们疆域思想的反映。统治者、民众的边疆思想(疆域思想)对国家战略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加强青少年边疆国土思想的教育。提高民众边疆国土意识。对目前复杂环境下。保证我国领土完整、解决我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纠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理论定位基本概念对于边疆地理的定义。学界还没有相关解释。大型工具书也没有相关词条。

故只能从“边疆”一词入手。《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只有“边界”、“边境”是基于国界、有与之相邻的国家、沿国界内侧一定地域等三个要素。

其反映的是主权国家产生以来人们对边疆的认识。

同时两书明确的指出了其与传统(古代中国)的边疆概念不一致。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古代(宋朝)边疆(陆疆)。

反映的是古人(宋人)对边疆(陆疆)的认识。故不能采用近当代的边疆概念。据文献。笔者认为历史时期。

中原_千朝的边疆是指其直接统治区域以外。毗邻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范围或少数民族分布的区域;行政上完整连续性和非完整连续性并存且具有历史、人文、经济、自然特点的地域。

很明显。边疆也是一个地理性的词语。但边疆研究与边疆地理研究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的。边疆研究强调的是对边疆所构成要素以及影响这些要素的因素的研究。

而边疆地理研究强调的是对边疆要素中地理要素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边疆地理是研究边疆要素在时间、空间上的特点、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领域。

本文研究的主体是宋人。如何界定宋人?这是由宋文献的状况所决定的。中国历史文本的书写对象是以统治阶级为主体。

兼及下层民众。宋朝。涉及下层民众的笔记小说和墓志铭等文献的大量存在。仍然改变不了士大夫作为文本记载主体的状况;同时这些文献多关注民众平常生活。

而较少涉及政治生活。民众对当时政治生活可能有较多言论。但由于文献记载的选择性以及流传等因素。

我们已无法看到。当然在官员尤其是地方官员的上奏中或多或少的有所折射。故本文中的“宋人”包括了两部分人:一是官员即士大夫群体;一是少数民族上层。

其言语也往往通过官员的记载得以流传。文献记载也决定了本文关注的重点是士大夫群体。而兼及少数民族上层。

研究的对象、内容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构成边疆的边界、边疆空间、边疆主体(少数民族)等要素。

由于边界、边疆与疆域的关系。故疆域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对于边界、疆域、边疆。存在两种尺度:一是历史上中国的疆界。

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要混为一谈。”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宋朝的疆界。

其中。历史上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决定了“宋朝边疆民族地理’’与“宋朝民族地理”在研究的空间、对象上差别不大。

理论定位本选题。从具体研究对象来看。涉及政治地理、民族地理两个领域。故采用时空等理论是应有之义;从学科属性来看。

属于地理学史中地理思想史的范畴。杨吾扬先生认为。地理学思想史是地理学史的核心部分。并指出“在研究地理学中古往今来的一些观点、方法、模式和理论时。

应从它的背景进行分析。始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杨先生所说的“背景”即“剑桥学派”所提倡的历史语境主义。

针对在思想史研究领域的“文本中心主义”@。斯金纳指出:我们不应当将目光局限在文本或观念单元上。

而应当集中于特定历史时期总体的社会和政治语汇。由此出发。我们最终能够将那些重要的文本放在其恰当的思想语境之中。

从中看出。特定时期的语汇是研究思想史的一个重要方法。

其作用正如陆建德在《关键词一文化与社会的词汇》一书序中所说:“威廉斯(按:该书作者)的功绩在于他通过一个个实例提醒我们。

关键词: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动态

关注